close




             《蒙娜麗莎500年:達文西傳奇》走一回

間歇小雨的星期五午後,走了趟高雄市立美術館,花了250兩銀,於前廳瀏覽展覽主題後,入口守門員問我要去哪個展?愣了我一下下,才發覺同為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米開朗基羅也帶著《大衛》來台,昔日於翡冷翠的相互較勁,現今卻比鄰而居,是刻意?是巧合?還是造化弄人?這得由他倆去〝喬〞了,我則先去有著美麗「蒙娜麗莎」的達文西家走走。

非假日,沒有太多的人潮,展場也鮮少大幅作品,在達文西生平簡介旁,懸列的多數小裱框旁的解說文字顯示作者大多為達文西工作室或其追隨者,作品很眼熟,但「喬孔達」這名字一直出現也讓我丈二金剛,原來這些都是達文西學生或其追隨者的仿作及摹本,而「喬孔達」則是義大利人對蒙娜麗莎的稱呼,因為這是她夫家的姓氏;蒙娜麗莎(Mona Lisa)雖是英語系世界喜歡用的名詞,卻是道地的義大利文,也就是「麗莎女士/夫人」(Madonna Lisa)的簡稱,她當了達文西四年的模特兒,此《蒙娜麗莎》暈染法肖像畫作尚未完成,達文西應法國國王法蘭西斯一世之邀前往法國,就與另外兩件未竟畫作及一些珍貴手稿隨著離開義大利,過世後由隨侍的學生繼承,再由法蘭西斯一世高價購藏,而後成為皇家的收藏,先後進入楓丹白露宮、凡爾賽宮,直至280年後十九世紀初才成為羅浮宮的收藏,這期間鮮少人真正看過這原作。 

達文西最偉大的經典之作應該是一件寬度接近9公尺壁畫《最後的晚餐》,這幅為米蘭恩寵聖母教堂所繪的壁畫,三人一組,分成四組,橫亙長桌的畫面構圖令人讚嘆,也讓他名聞義大利,成了競相模仿與學習的典範,然而,1911821日《蒙娜麗莎》於周一休館中被羅浮宮義大利籍的裝修工人藏於大衣裡夾帶出去,兩年後的191312月於翡冷翠人贓俱獲,引發義大利「國寶歸國」的聲浪,而媒體大量的印刷畫像與持續的探討,吵得沸沸揚揚眾所皆知喧騰一時,雖然此畫作於同年1231日回到巴黎,隔年的191414日重回羅浮宮,卻也因此失竊事件凌駕《最後的晚餐》,意外成為世人印象中達文西最知名的一幅畫作。 

 

一件以義大利卡拉拉採石場生產的白色大理石所雕製的「喬孔達雕像」,收藏於達文西理想博物館,在《蒙娜麗莎》尚隱身於法國皇室期間的此作品,應為臨摹品下的產物,這許許多多以不同形式呈現的同名畫作,也圈出大大厚厚留給世人的謎團。

  

隨同達文西赴法國的另外兩件–《岩洞中聖母》及《聖安妮、聖母、聖子與羔羊》,現均收藏於羅浮宮;《岩洞中聖母》,為達文西為米蘭聖方濟大教堂直屬的貞淨教友會禮拜堂所繪製的拱形祭壇畫,以聖母和耶穌為主題,隨侍在側的是聖約翰和天使,岩洞外光線的投射,增添了寧靜與神聖;原作有兩件,第一件被委託者退回再重繪,第二件也沒送出,現收藏於倫敦國家畫廊,館內這件為第一件羅浮宮版本的摹本,手筆風格接近,但已非拱形上緣,而是矩型畫作,也在聖母頭上添加了倫敦版才有的光環,應為達文西和他的助手合力完成,可謂達文西的真跡,為瑞士私人收藏,現由佩德瑞提基金會代管。《聖安妮、聖母、聖子與羔羊》,那「聖子」即是耶穌,母體懷抱子女,三代同堂的影像,展現出生命的呵護與傳承,而此主體重疊構置的繪畫手法,也是難望其項背之處。

 

 

達文西不只是畫家,也是音樂家、數學家、科學家、建築家、甚至是軍事家,展館內部份手稿、素描中展現其多項設計與發明,至今仍時尚前衛,堪稱是文藝復興時代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套上1910年佛洛伊德所說的「他就像是在黑暗中太早醒來的人,當時其他人都還沉睡著」,這就是一代大師–達文西。

500年間,《蒙娜麗莎》,有原作、有仿作、有摹本、有複製、有假畫;有青春版、有成熟版、有裸體版,加上現代的顛覆版,館內「當代篇:蒙娜麗莎MIT104105展覽室,入口左側有一蒙娜麗莎寬衣三部曲–拿掉圍巾、脫掉外衣、解掉馬甲,看她有速度有節奏地重複這些動作,讓我有點錯愕、有點傻眼、也有點哭笑不得,只是看著她有別於裸體版的圓潤,這故意讓其滿身的鬆垮,終於知道有多少人嫉妒她、有多少人嫉妒達文西了。 

  

逛了紀念品店,感覺沒什麼較特殊的,拎了本導冊鑽出館外,雨停了,傍晚4點多,南臺灣的陽光仍能燙吻著肌膚,但剛被雨水洗滌過的林木草皮卻益顯鮮翠,也多了份明亮與靜謐之美;幾步路之遙的道路上車水馬龍依舊,我已裝滿美美的饗宴欣然踏上歸途。

                                                阿娟 2013-08-0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高雄市28登山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